早在小行星出現之前,恐龍就面臨滅絕的威脅

早在小行星出現之前,恐龍就面臨滅絕的威脅

2016 年 4 月 19 日下午 2:57

4 月 18 日星期一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古生物學家剛剛宣布早在小行星撞擊地球表面之前就已經註定要消失6600萬年前。習慣上說,恐龍的滅絕是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結果。在科學界,兩個陣營發生衝突:一方面,那些認為恐龍表現得非常好的人另一方面,那些相信自己已經急劇衰退的人

這顆小行星仍然是主要嫌疑人,但是…

為了試圖回答這個棘手的問題,由英國雷丁大學古生物學家坂本學帶領的一群科學家對世界各地的化石進行了研究。在那裡,普遍令人驚訝的是:至少在小行星撞擊之前 4000 萬年前,幾種恐龍就表現出了衰弱的跡象甚至以相當高的消失率。對古生物學家來說,這顆小行星當然仍然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頭號嫌疑犯。除了在墨西哥所在的地方發生毀滅性碰撞時,”從進化的意義上來說,他們已經不再處於生命的巔峰了”

除了這項結果之外,該研究還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也顯示某些物種,例如長頸素食恐龍,比其他物種衰退得更快。對霸王龍也進行了同樣的觀察,但速度較慢。科學家推論某些恐龍物種數量減少的原因是大陸分離,以及強烈的火山活動

因此,當這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表面時,太陽光線被塵埃雲阻擋。因此這有導致氣溫顯著下降,導致植被死亡。失去了食物和住所,恐龍就滅絕了。

對未來的展望

這項研究的另一個優點是它為我們提供了對未來的看法,特別是由於全球變暖,一些物種為生存而掙扎。正如坂本學所解釋的:

「我們的研究強烈表明,如果動物正在經歷快速滅絕(…),那麼一旦發生重大災難,它們就有滅絕的危險。鑑於“前所未有的滅絕速度”,這對我們當前和未來的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影響。

2015年的一項研究已經表明,這顆小行星並不是恐龍滅絕的唯一原因。她表明這次影響顯著增加了地球上的火山活動,再加上灰塵和有毒煙霧,擾亂了氣候,導致多種動植物物種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