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如何塑造地球的
2016 年 11 月 24 日上午 11:15
這要歸功於對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進行的探險,導致滅絕的小行星撞擊地點, 哪個我們能夠發現這種撞擊的時間順序,以及它如何讓生命在我們的星球上出現。
為了更好地理解,讓我們回到 6500 萬年前:一顆小行星進入我們的大氣層並墜入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形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個隕石坑被認為是作為太陽系中最年輕的星系之一。這就是倫敦帝國學院地球物理學家喬安娜·摩根前往墨西哥灣探險的原因。收集300多個核心,總長度835 m,對應於海底 500 公尺至 1000 公尺之間岩石的厚度。因此,這些樣本使科學家能夠相當準確地描述了小行星撞擊和隕石坑形成時發生的情況。
追蹤影響的時間表
透過這項研究,喬安娜·摩根的團隊能夠追蹤撞擊的時間順序。你應該知道希克蘇魯伯沒有中心峰,但有中心環。這是重大撞擊後形成的隕石坑特有的特徵,這裡的隕石坑直徑為 180 公里。
這是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案例,但在水星或月球上很常見!在觀察了核心之後,科學家們能夠確認這些結構透過動態抬升和塌陷形成的模型。因此,撞擊時環中存在的岩石位於地表下 10 公里處。震動將它們在壓力下向下推,然後向外推。壓力下降後,岩石向內上升,然後向表面移動,最終向下和向外塌陷。大部分,岩石在大約 10 分鐘的時間內移動了 30 公里,導致整個地球發生 10 級地震。
生命的起源仍然是個謎
這項發現也可能讓我們了解更多簡單生活形成的條件。事實上,希克蘇魯伯的影響可以提供其他可能在歷史早期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的線索以及他們如何能夠有助於創造生命出現的適當條件。請注意,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可能有很多因素,因此,我們不應該從這項研究中得出太倉促的結論。